一、互聯
互聯網+制造的核心是連接,當然今天移動互聯網的整個世界核心是連接,就像百度一樣,連接人和信息;就像騰訊一樣,連接人和人?;ヂ摼W+制造要把設備、生產線、工廠、供應商、產品和客戶緊密地聯系在一-起。
二、數據
當傳感器無處不在,智能設備無處不在,智能終端無處不在,連接無處不在,必然的結果就是數據無處不在。
互聯網+制造連接產品數據、設備數據、研發數據、工業鏈數據、運營數據、管理數據、銷售數據、消費者數據。
馬云說過,阿里巴巴本質上是一家數據公司,雷軍也講過,小米本質上是- - 家數據公司,從IT到DT,未來整個社會將變成大數據的社會。
三、集成
集成是互聯網+制造的關鍵詞,也是中國推動兩化腦公的關鍵詞,互聯網+制造將無處不在的傳感器、嵌人式終端系統、智能控制系統、通信設施通過CPS形成一個智能網絡。
通過這個智能網絡,人與人、人與機器、機器與機器以及服務與服務之間,能夠形成-一個互聯,從而實現橫向、縱向和端到端的高度集成。
四、創新
互聯網+制造的實施過程是制造業創新發展的過程,制造技術、產品、模式、業態、組織等方面的創新,將會層出不窮,將從技術創新到產品創新,到模式創新,再到波態創新,最后到組織創新。
五、轉型
對于中國的傳統制造業而言,轉型實際上是從傳統的工廠,從2.0、3.0的工廠 轉型到4.0的工廠,整個生產形態上,從大規模生產,轉向個性化定制。阿里巴巴在三年前就提出,整個制造業的生產流程,從B2B、B2C, 轉成C2B。他們很敏銳地看到了這樣的一個方向,整個生產的過程更加柔性化、個性化、定制化。這是互聯網+制造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特征。
互聯網+制造是從生產型制造轉型成服務型制造。未來生產和服務的界限會更加模糊,按照德國工業4.0整個框架來說,未來的工廠有可能從集中式生產轉成分布式生產。3D打印會快速使用,未來工廠的概念,可能是一個全新的概念,不是我們今天所看到的,有幾百人、幾千人和設備。未來的工廠可能在客戶的客廳,通過3D打印來完成,有可能每一個客戶的客廳都是- -個生產車間。
舉一個例子,過去生產一臺電飯煲,可能在中國的廣東生產,然后運到非洲送給客戶。但是在未來,互聯網+制造時代,這家廣東的電飯煲公司只需要電腦設計圖紙,傳到非洲客戶的電腦,客戶就可以通過客廳的3D打印機把這臺電飯煲打印出來,這意味著客廳已經成為生產車間,所以未來工廠的概念是需要刷新我們的想象的。
互聯網+制造是從過去的要索驅動向未來的創新驅動轉型。
下一篇: 冷門小類目產品SEO和競價的機會